2015年5月11日 星期一

萬興綠仙子39-馬蘭

萬興綠仙子38-泥花草





















中文名稱:
泥花草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英文名稱:Creeping Falsepimpernel,Sparrow False Pimpernel
學名:
Lindernia antipoda (L.) AlstonRuellia antipoda L.Vandellia anagallis (Burm. f.) Yamazaki var. verbenaefolia (Colsm.) YamazakiVandellia anagallis var. verbenifolia (Colsm.) YamazkiVandellia antipoda (L.) YamazakiVandellia anagallis (Burm. f.) var. verbenaefolia (Colsm.) Yamazaki
‧科名:玄參科(Scrophulariaceae)母草屬(Lindernia)
別名:泥花草(海南植物誌 ),鋸葉定經草,旱田草
‧原產地廣布於印度到澳大利亞北部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。中國大陸分佈於雲南、四川、貴州、廣西、廣東、湖南、湖北、安徽、江西、福建、浙江和江蘇等省。多生田邊及潮濕的草地中。
分佈:全島低海拔荒地,路旁及濕生草地。冬末春初首先上場的平地小野花,經常成群繁生在比較潮濕的草坪、路旁或田埂邊。
用途:1.觀賞用:常成片生長,在草地上有如繁星點點,讓冬末春初的草坪、路旁或田埂增添無限生機。2. 蝴蝶食草:泥花草也是孔雀蛺蝶幼蟲的食草之一。3. 藥用:性味:全草:甘、淡、涼。效用:全草:清熱解毒,利水通淋,消腫調經。治風濕目腫,腮腺炎,肺炎,腹瀉,月經不調。
莖:草本,根鬚狀成叢;莖幼時亞直立,長大後多分枝,枝基部匍匐,下部節上生根,彎曲上升,高可達 30 公分,莖枝有溝紋,無毛。
葉:
葉片矩圓形、矩圓狀披針形、矩圓狀倒披針形或幾為條狀披針形,長 0.3~4 公分,寬 0.6~1.2公分,頂端急尖或圓鈍,基部下延有寬短葉柄,而近於抱莖,邊緣有少數不明顯的鋸齒至有明顯的銳鋸齒或近於全緣,兩面無毛。
花:
花多在莖枝之頂成總狀著生,花序長者可達 15 公分,含花 2~20 朵;苞片鑽形;花梗有條紋,頂端變粗,長者可達 1.5 公分,花期上升或斜展,在果期平展或反折;萼僅基部聯合,齒 5,條狀披針形,沿中肋和邊緣略有短硬毛;花冠紫色、紫白色或白色,長可達 公分,管長可達 0.7 公分,上唇 裂,下唇 裂,上、下唇近等長;後方一對雄蕊有性,前方一對退化,藥消失,黃色花絲端鉤曲有腺;花柱細,柱頭扁平,片狀。
實:蒴果圓柱形,頂端漸尖,長約為宿萼的 倍或較多;種子為不規則三稜狀卵形,褐色,有網狀孔紋。花、果期秋季至春季。
特性:
一年生草本,根鬚狀成叢;莖幼時亞直立,長大後多分枝,枝基部匍匐,下部節上生根,彎曲上升,高可達 30 公分,莖枝有溝紋,無毛。葉片矩圓形、矩圓狀披針形、矩圓狀倒披針形或幾為條狀披針形,長 0.3~4 公分,寬 0.6~1.2 公分,頂端急尖或圓鈍,基部下延有寬短葉柄,而近於抱莖,邊緣有少數不明顯的鋸齒至有明顯的銳鋸齒或近於全緣,兩面無毛。花多在莖枝之頂成總狀著生,花序長者可達 15 公分,含花 2~20 朵;苞片鑽形;花梗有條紋,頂端變粗,長者可達 1.5 公分,花期上升或斜展,在果期平展或反折;萼僅基部聯合,齒 5,條狀披針形,沿中肋和邊緣略有短硬毛;花冠紫色、紫白色或白色,長可達 公分,管長可達 0.7 公分,上唇 裂,下唇 裂,上、下唇近等長;後方一對雄蕊有性,前方一對退化,藥消失,黃色花絲端鉤曲有腺;花柱細,柱頭扁平,片狀。蒴果圓柱形,頂端漸尖,長約為宿萼的 倍或較多;種子為不規則三稜狀卵形,褐色,有網狀孔紋。花、果期秋季至春季。

資料來源:
http://kplant.biodiv.tw/
作者:莊溪老師

萬興綠仙子37-百喜草




















中文名稱:
百喜草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英文名稱:Bahia Grass
學名:
Paspalum notatum Flügge
科名:
禾本科(Poaceae)雀稗屬(Paspalum)
別名:
百喜草(臺灣的禾草),金冕草(河北地方名),大葉百喜草、巴西亞雀稗
原產地原產於拉丁美洲,台灣於1956年引自菲律賓:有編號A44(屬於Pensacola系)。A109(1961年引自澳洲CSIRO,CPI 11863)、A250等三個品系)。
分布:分布於台灣海拔低於 1,000 公尺的邊坡地及原野 。草種保存地點在畜試所、新竹分所、恆春分所、台大農場、屏東技術學院。
用途:
1.水土保持用:百喜草在低海拔地區生育良好,不易開花結子,根系深達 1 公尺,是水土保持優良草種。適合作為果園覆蓋、台壁植草、草皮、草溝等之主要草類。2.牧草:百喜草為優良禾本科牧草,可兼作飼草、綠肥用
莖:多年叢生或匍匐性禾草,蔓生,無毛,節間短密集,地上走莖發達,橫走莖節間短,分蘗旺盛,緊貼地面延伸生長,根系量多;株高(至葉尖)約 30~50 公分 。
葉:
葉鞘基部擴大,長 10~20 公分,長於其節間,背部壓扁成脊,無毛;葉舌膜質,極短,緊貼其葉片基部有一圈短柔毛;葉片長 20~30 公分,寬 0.3~0.8 公分,扁平或對折,平滑無毛。
花:
總狀花序 枚對生,腋間具長柔毛,長 7~16 公分,斜展;穗軸寬0.1~0.18公分,微粗糙;小穗柄長約0.1公分;小穗卵形,長 0.3~0.35 公分,平滑無毛,具光澤;第二穎稍長於第一外稃,具3脈,中脈不明顯,頂端尖;第一外稃具 脈。第二外稃綠白色,長約0.28公分,頂端尖;花藥紫色,長約 0.2 公分;柱頭黑褐色。花果期 6~10 月。
實:果實為穎果;種子扁橢圓形,米黃色,每千粒重約 2.9 公克。
特性:
百喜草為禾本科雀稗屬多年叢生或匍匐性禾草,具粗壯、木質、多節的根狀莖;稈密叢生,高約 80 公分;橫走莖節間短分蘗旺盛,緊貼地面延伸生長,根系量多。無葉耳;葉舌短,呈平行排列;葉鞘平滑,紅色;葉片平滑,無茸毛。花序為 2~3 列指狀的穗狀花序,散生;花期在 6~10 月。果實為穎果;種子扁橢圓形,米黃色,每千粒重約 2.9 公克。種植方式:採播種(常用)、扦插(目前暫以扦插為主)、草皮舖植(每年5~9月為種植最佳時期)。一般性狀、特性、用途、種植法等均與小葉百喜草兩者大致相彷。


資料來源:
http://kplant.biodiv.tw/
作者:莊溪老師

萬興綠仙子36-加拿大蓬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中文名稱:
加拿大蓬
英文名稱:Horseweed,Butterweed,Hogweed,Blood-stanch,Fleabane,Canada Horseweed,Canadian Fleabane,Mare's-tail
學名:
Conyza canadensis (L.) Cronq. var. canadensis
‧科名:菊科(Compositae)假蓬屬(Conyza)
別名:小白酒草、小飛蓬、小蓬草、破布艾、魚膽草、竹葉艾、臭艾、小山艾、馬草、鐵道草蓬、姬昔蓬、小燕草、蛇舌草、竹葉艾、苦蒿、祁州一枝蒿、野茼蒿
‧原產地北美洲。今泛布世界各地自生。
分佈:生於路邊、山坡、草叢中,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。
用途:1. 藥用:性味:全草:苦、涼。效用:全草或鮮葉入藥:清熱解毒,袪風止癢。治口腔炎,結膜炎,中耳炎,牙痛,腸炎,痢疾,傳染性肝炎,膽囊炎;外用治牛皮癬,跌打損傷,瘡癤腫毒,風濕骨痛,外傷出血;鮮葉搗汁治中耳炎,眼結膜炎。2. 食用:救荒菜。
莖:莖綠色,高 30~150 公分,有縱紋,具脫落性的毛,上部多分枝。
葉:
葉互生,基部葉近匙形,長 7~10 公分,寬 1~1.5 公分,邊緣齒裂或全緣,有緣毛;上部葉條形或條狀披針形。葉比野茼蒿更細狹。
花:
花序呈頂生的圓錐花叢,其間有小的葉子混生。秋季開小花,頭狀花序徑約 0.25~0.3 公分,具柄,單歧聚繖排列,總苞的苞片條形,4 裂;外圍舌狀花多層,白色,雌性;花冠舌片直立;中央管狀花白色或黃色,兩性花,5 齒裂;柱頭深 2 裂。
實:瘦果扁平略有毛,冠毛先是白色,後轉成稻稈色或銹白色。
特性:
一年生的草本,莖細長,高 30~150 公分,上部多分枝。葉互生,基部葉近匙形,長 7~10公分,寬 1~1.5 公分,邊緣齒裂或全緣,有緣毛;上部葉條形或條狀披針形。葉比野茼蒿更細狹。花序呈頂生的圓錐花叢,其間有小的葉子混生。秋季開小花,頭狀花序徑約 0.5 公分,具柄,單歧聚繖排列,總苞的苞片條形;外圍舌狀花多層,白色,雌性;花冠舌片直立;中央管狀花白色或黃色,兩性花。瘦果扁平略有毛,冠毛先是白色,後轉成稻稈色或銹白色。
資料來源:
http://kplant.biodiv.tw/
作者:莊溪老師

萬興綠仙子35-野茼蒿






















資料來源:
http://kplant.biodiv.tw/
作者:莊溪老師

萬興綠仙子34-美人蕉


















中文名稱:
美人蕉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‧英文名稱:
Canna
學 名:
Canna indica L.
Canna indica 
L. var. orientalis (Rosc.) Hook. f.
科 名:
美人蕉科(Cannaceae曇華科)美人蕉屬(Canna)
別 名:
美人蕉(楓牕小牘),蓮蕉、曇華『藥圃』、蓮召花、連召、觀音蕉『南寧』、水蕉、蓮蕉花、紅蓮蕉『臺灣府誌』、小芭蕉(四川)、虎頭蕉
原 產 地西印度群島,泛熱帶地區。台灣於 1661 年由華南引入。
‧分 布家庭及學校零星栽培,觀賞用。
用 途:
1. 觀賞用適合觀賞庭植美化、籬笆。2. 食用有發達的地下塊根,根含豐富的澱粉可供食用。3.藥用:性味:塊莖:甘、微苦、澀、涼;花:甘、淡、涼。效用:塊莖(蓮蕉頭):清熱解毒、調莖、利水。治月經不調,帶下,黃疸,痢疾,瘡瘍腫毒;花:涼血止血。治吐血,衄血,外傷出血。
莖:草本,根莖塊狀,莖高 80~150 公分,直立,鮮綠色;具匐匐延伸的地下莖。
單葉,基部有葉鞘,具短柄或無柄,葉片長 30~60 公分,寬 18~25 公分,長橢圓形,葉尖漸尖或長銳形,上下表面呈鮮綠色。
花:
花序為總狀花序,花稀疏排列;苞片長 1~1.5 公分,卵圓形;花大多成對,直立,小;花萼長約 1 公分,披針狀橢圓形,綠色;花瓣 3 片,長 3~3.7 公分,披針形,直立,先端銳形,淡綠色且帶紅色,基部合生且側生於 4 退化雄蕊基部;外層 3 枚退化雄蕊長 4~5 公分,倒披針形,先端鈍形,深紅色,內層退化雄蕊較外層的短,具 1 可孕花藥;子房下位,3 室,花柱 1 枚,長棒狀。花期 5~11 月。
實:果實為蒴果,長 2~3 公分,卵狀長圓形,具小軟刺,未熟青綠色,熟後變為黑色;有種子 5~15 粒,種子圓形,徑約 0.5 公分,種仔呈黑色或白色。
特性:
蓮蕉為多年生草本,花色有紅、黃、粉紅、橙紅、乳白及斑點複色,高約一至二公尺左右,莖圓柱形,節上生葉,葉互生,長橢圓形,總狀花序,頂生各種顏色花,以花色分為紅花曇華、黃花曇華、白花曇華等三種,蒴果白綠色,成熟後變為黑褐色,整株可以入藥。蓮蕉花又稱為「美人蕉」,早就已被當成園藝花材,花可曬乾泡茶,紅花可美顏色,白花降氣消暑,當盆景、庭院花,觀賞、食用兼藥用,具多重功能。以醫理來說,因治療癌症以「散」為主,使用蓮蕉治癌,以黃花、白花為佳,紅花曇華不宜入藥。塊根發達,是綿延下一代的高手,所以婚嫁常用來做為「早生貴子」的象徵。

資料來源:
http://kplant.biodiv.tw/
作者:莊溪老師

2015年4月20日 星期一

萬興綠仙子33-茄苳




















中文名稱:
茄苳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文名稱:Autummn Maple Tree Red CedarToog tree
學名:
Bischofia jabanica  Blume.
科名:
大戟科(Euphorbiaceae)重陽木屬(Bischofia)
別名:
重陽木、茄冬樹、茄冬、加(佳)冬、紅桐、秋楓樹、烏陽、胡楊、秋風木、丟了棒、秋楓(桂海虞衡志),萬年青樹(雲南元謀),赤木(山東,安徽懷寧),茄冬、加冬(福建、臺灣),秋風子(江蘇),木梁木(廣西蒼梧),加當(南京)Kavumin(泰雅);Touru(排灣)
原產地:分佈於中國華南、臺灣、印度、緬甸、泰國、老撾、柬寨埔、越南、馬來西亞、印度尼西亞、菲律賓、日本、澳大利亞和波利尼西亞等。常生於海拔 800 公尺以下山地潮濕溝谷林中或平原栽培,尤以河邊堤岸或行道樹為多。幼樹稍耐蔭,喜水濕,為熱帶和亞熱帶常綠季雨林中的主要樹種。在土層深厚、濕潤肥沃的砂質壤土生長特別良好。
分佈:廣泛分佈於海拔1500公尺以下之山野或海邊。
用途:1. 木材耐水濕性強,供家具、建築、土木及水工用材:散孔材,導管管孔較大,直徑115~250 微米,管孔每平方毫米平均 11~12 個。木材紅褐色,心材與邊材區別不甚明顯,結構細,質重、堅韌耐用、耐腐、耐水濕,氣幹比重 0.69,可供建築、橋梁、車輛、造船、礦柱、枕木等用。2. 優良的行道樹。3. 果實用途:果實充分成熟時,味甜可食;果肉可釀酒。種子含油量 30~54%,供食用,也可作潤滑油。4. 採新鮮葉子,塞入雞肚中,烹或烤皆宜,風味特殊名為茄苳雞;也可作綠肥用。5. 樹皮可提取紅色染料。6.藥用:性味:根、樹皮、葉:微辛、澀、涼。效用:根、樹皮、葉:   行氣活血,消腫解毒 ;根及樹皮:治風溼骨痛:葉:治食道癌、胃癌   ,傳染性肝炎,小兒疳積,風熱咳喘,咽喉痛;外用治癰疽,瘡瘍,無名腫毒根有祛風消腫作用,主治風濕骨痛、痢疾等。
莖:樹幹粗糙不平,樹幹會有瘤狀突起,赤竭色樹皮,會有層狀剝落。
葉:
葉為三出複葉,互生;小葉緣有鋸齒,前端圓鈍,有尖的突出,表面平滑,有小波折狀,有葉柄,新葉紅色,有早落的托葉。
花:
雌雄異株,圓錐花序,腋生,花小,淡黃綠色,無花瓣,叢生在枝條的末端;雄花序,多分枝,雄花之萼片 5 枚,雄蕊 5 枚,花絲短,著生於退化雌蕊的周圍;雌花序,分枝較小,常退化成單總狀花序,雌花萼片卵形,早落性;雌蕊 1 枚,子房 3~4 室,花柱 3~4 枚。花期 1~3 月。
果實:果實為漿果,徑 0.8~1.5 公分,未成熟時是青綠色,成熟時則為褐色;內有種子 3~4 枚,長圓形。果成熟時期,有如一串串葡萄掛於枝頂,極為壯觀。果期 8~翌年 3 月。
特性:
茄苳是大型喬木,樹幹粗糙不平。 茄苳是本地樹種,分佈在低海拔地區。長成高大的樹木時,樹冠為傘形,極具遮陰效果,為優良的行道樹。茄苳因土生土長且壽命又長,常可生長成巨樹,而與榕樹、樟樹一樣,成為鄉里百姓膜拜的神樹。茄苳的老樹,其濃密的樹冠以及褐色粗糙的寬大樹幹,就像一位歷盡滄桑的長者,所以茄苳又名「重陽木」。在每片葉子的柄端都伸出三片小葉,這樣的葉子,我們稱為「三出複葉」,葉緣有鈍鋸齒。其葉子曬乾可代茶用,果實成熟後,也可以拿來醃製成漬物,味道甘甘甜甜的。台灣低海拔(1,500公尺以下)的老樹中有四大天王,那就是榕樹、樟樹、茄苳和楓香。
資料來源:
http://kplant.biodiv.tw/
作者:莊溪老師